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

台商猶如過街老鼠

除港商,另一逐漸大勢已去者非台商莫屬。台商顧名思義,即來自台灣——番薯島也 [註],故又可用「番薯仔」稱呼之。

而「番薯仔」情況亦雷同:過往珠三角地區,以至江蘇昆山,或其他省市,都有一大堆台商設廠,只是2008年前,一樣越做越縮,盈利不堪一提。像東莞,不少工業區曾滿滿台灣味——一大堆台灣菜館。現在?買少見少矣。

筆者亦曾認識此等廠商,然給筆者最大印象,兩個字可概括:「馬虎」。什麼意思?比如說品質監控方面,非常「求其」,隨隨便便執行,敷衍了事就行。故不少客人在與「番薯仔」做生意時,甚為苦惱,蓋因要在品質控制上多做工夫,確保沒事。而筆者所屬公司,因忍無可忍,甚至把心一橫,乾脆不找他們算數。

台商之所以如此,乃基於其自身思維:注重壓抑成本,有多平壓多平,在選擇供應商時,「番薯仔」必毫不猶豫,選個最平者。至於供應商貨品質量,或交貨效率,諸如此類,統統放在一旁。於是形成經營上,不會考慮做大,至於什麼完善管理,或者做品牌,更加想也不想。

至於台商何以選擇設廠於神州?「番薯仔」純粹是看在成本低,而神州市場如何潛力,基本鮮有「番薯仔」在意。且即使在意者,面對一大堆國際大牌,只有捱打,無一例外。

過往神州一窮二白,在沒法作選擇下,即使炎黃子孫對「番薯仔」諸多不滿,也沒太多反彈。只是慢慢炎黃子孫看穿了「番薯仔」之斤兩,找工時,皆對台資避之則吉。2008年金融危機一到,各地方政府對台資,基本是趕的趕,決不挽留——換句話說,不再啃番薯也。

炎黃子孫普遍比較崇洋,會認為學習鬼子佬一套,才可把生意做大、做強,故今樂於引進者,基本都是鬼子佬。「番薯仔」?沒戲矣!

註:稱台灣「番薯島」乃因台灣島形狀似番薯,而島民,則因之叫「番薯仔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