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

中西與中日

文化差異,是一個典型的學術議題。但此一議題不單單具學術性,就算在商業上,倘對文化差異有認識,在營商過程中,會減低不少阻力。

文化差異最明顯的莫過於飲食。誰都知道炎黃子孫吃的中餐,與西餐是兩回事。不過是否代表著炎黃子孫不愛吃西餐?非也!麥當勞、星巴克大模大樣賣西式貨,正為佐證;而子孫們吃飯好喝紅酒、啤酒,也是佐證。反而文化相近,同樣吃米飯的日本,壽司、魚生等菜式,在神州還不成主流。迄今筆者僅見一家大型的壽司店常大排長龍,其他的,基本不用等桌,甚而冷冷清清。

事實上中西文化雖有不同,也有不少相類似之處。舉例說,炎黃子孫比較個人化,較為自我,而這與歐美人性格差不多;炎黃子孫酷愛自己創業,而西方則已有不少像蓋茨、喬布斯這樣的商人;炎黃子孫不太歧視異性,女人在神州,一樣有個人發展空間。而炎黃子孫品味,也較在乎高貴和氣派。從愛好意式跑車、歐洲香水,到崇拜德國技術,再到喝紅酒、啤酒,在在反映西方的事物,在炎黃子孫間深受吸引。

反而日本則不然。第一,日本強調集體化,不強調個人主義;第二,「架仔」文化不鼓勵個人創業,人們只需在大企打一輩子工就可;第三,日本的包裝風格較兒童化,氣派不足;第四,性別歧視尚甚濃厚,如女人一結婚,就當全職主婦不工作。在中國,很多女人皆非如此。

因之在此點上,中日文化雖屬同一淵源,但內裡差異之處甚多。反而雖然中西文化不同,但不同之中,仍能找到相同之處。也難怪炎黃子孫對歐美的事物趨之若鶩──學蘋果、學麥當勞、學星巴克、學法拉利、學西門子......諸如此類,常不時出於炎黃子孫口中。而另一邊廂,大家卻甚少聽見子孫們說向日本學習的話──炎黃子孫確是不太哈日。

當說子孫們崇洋時,此「洋」也,是西洋而非東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